不是告訴你要怎麼過完美生活
而是邀請你排練一種新的可能
在多重角色的夾縫中,仍能
找到自己、照顧自己、愛自己
每一場演出後,觀眾都將進入
「愛自己 × 照護自己」的工作坊
在戲劇中練習擁抱愛的智慧,
找到屬於自己的自我照護方法
選擇幸福,不再受苦!
「水面劇:愛自己療癒行動」是一系列提倡自我照顧的行動,結合專業戲劇編導、戲劇治療教師、影視演員、臨床心理師、醫師,用最豪華的陣容,在每一場活動中,陪你在戲劇中練習擁抱愛自己的智慧,找到屬於自己的自我照護方式,也找到在生活中更有力量去愛他人的方法!
報名方式:🔺免費入場,公開招生,因名額有限,由主辦單位錄取通知。
一人限索一張票,報名後一周內會收到回函,並於活動前一週收到信件提醒,再請您留意信箱。若未收到通知,請先至「垃圾郵件」查看。
張嘉容藝術總監以多年來實踐「水面劇」的經驗,
以及原創的兩齣劇作——《這次就愛自己》與《翩翩-翅膀的重量》
作為「水面劇」戲劇療癒文學處方箋的主要核心,規劃包含:
1 場演講、5 場參與式演出暨工作坊
參與者將在過程中
觀賞戲劇演出(10分鐘)、參與觀演互動、學習戲劇技巧、體驗角色扮演與即興創作、進行歷程反思
每場活動皆由專業編導/戲劇治療教師張嘉容、臨床心理師黃鏡澄與演教員團隊等,結合戲劇演出、技巧訓練與集體創作,陪伴觀眾進入故事,探索照護智慧與行動方法。
每一場演出後,觀眾都將進入「愛自己 × 照護自己×善意溝通」的工作坊,在戲劇中練習擁抱愛的智慧,找到屬於自己的自我照護方式,也找到在生活中更有力量去愛他人的方法!
時間:2025年10月05日(週日)14:00~17:00
地點:臺灣文學糧倉(台北市中正區杭州北路26號旁)
導航:地圖
講師:
張嘉容 水面上與水面下藝術與教學總監、戲劇編導、戲劇治療教師
演講簡介:
哀愁與美麗,宛如泥濘中開出鮮花,戲劇讓這一切成為可能。由「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場」張嘉容藝術總監主講,分享推動戲劇處方箋心路歷程,結合戲劇創作、照顧者真實故事與生命哲思,穿梭戲劇 × 醫療 × 法律 的對話場域,邀請你走進照顧、失落與重生的故事,並重新學習 —— 如何愛上自己。
時間:2025年10月19日(週六)14:00~18:00
地點:臺灣文學糧倉(台北市中正區杭州北路26號旁)
導航:地圖
時間:2025年11月09日(週日)14:00~16:30
地點:臺北市婦女館(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01號3樓)
導航:地圖
時間:2025年10月11日(週日)14:00~18:00
地點:臺灣文學糧倉(台北市中正區杭州北路26號旁)
導航:地圖
時間:2025年11月06日(週四)14:00~16:30
活動地點:臺北市婦女館(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01號3樓)
導航:地圖
《翩翩—翅膀的重量》ACP溝通戲劇+工作坊 病主講堂
時間:2025年10月21日 (周二) 14:00~17:00 (3小時)
地點|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萬華辦公室 (本場報名請洽聯合醫院)
《翩翩—翅膀的重量》:
參與式演出與工作坊照顧的辛苦與家庭的拉扯,往往難以說出口,照顧的最後一段旅程,家人如何抉擇?如何彼此理解?這場演出邀請觀眾不只看戲,更能「換你演演看」,探索不同的對話方式,排練出家庭溝通與照顧的「新可能」!
劇情簡介:
《翩翩-翅膀的重量》源自張嘉容總監受邀創作的公共藝術計畫《翩翩》其中一段,2023 年首演後已演出 4 場,透過演出,已有至少超過百餘位民眾完成 預立醫療決定書,讓藝術真正轉化為社會行動。本劇也是全台首例「水面劇戲劇療癒社會處方箋」,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合作。短劇圍繞著父親因重度失智而吞嚥困難,醫師建議插鼻胃管,母親、女兒、兒子各有不同立場,展現激烈的家庭衝突與情感糾葛,並透過劇場操作加入「倒帶」與「換你演演看」橋段。觀眾可上台扮演劇中角色,如:女兒、母親、醫師、社會資源提供者等,以不同立場說出角色心聲,進行即興對話與重建,探索不同立場下的心聲與選擇。也一起思考對「延命」與「尊嚴」的不同看法、插管與否的倫理困境、醫療團隊與家屬的溝通挑戰、「預立醫療決定」與「病人自主權」的理解與實踐。
工作坊簡介:
短劇之後,觀眾將進入 「愛自己 × 善意溝通」工作坊,在戲劇練習中,學會如何在照顧裡翩翩飛舞,也找到在生活中更有力量去愛他人的方法!社會影響聯合醫院劉建良醫師表示:「《翩翩》這個演出可以成為一種治療元素,透過戲劇療癒,現場參與演出的觀眾,重新與人群互動,並理解病人自主精神與尊嚴照護理念,最後逐漸走出心中的傷痛。觀眾只要符合「水面劇」「戲劇療癒處方箋」中的任何一項,就代表適合觀看 「水面劇」《翩翩》,幫助自己與整個家庭。」
「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場」由藝術總監暨戲劇治療教師張嘉容創辦,深耕戲劇教育與療癒近三十年 🎭,致力於結合藝術創作、社會倡議與公共參與,關注高齡、照顧、疾病、性別與家庭結構等文化議題,發展出具臺灣特色的創新藝術形式——「水面劇」。
張嘉容總監團隊近年創作《翩翩》《生命之河》《生命之河》2.0 等作品,結合國藝會共融藝術、文化部社區營造、社會局與都更處委託之公共藝術創作等力量 🤝,並與醫療體系共創「水面劇戲劇療癒社會處方箋」,合作對象涵蓋臺北市立聯合醫院、亞東醫院、慈濟醫院等。2023–2024 年間辦理 159 場民眾參與工作坊 (477 小時)、9 場正式演出 (每場 3 小時),參與人次近 4,000 人 🙌,促成至少百餘位民眾完成預立醫療決定書,將藝術轉化為具體的社會行動。
團隊作品常以跨域共創與文化平權為核心 🌏,融合戲劇、醫療、社福與社區發展,具備穩定執行力與政策回應度。2021 年獲文化部文馨獎最佳創意獎:「結合戲劇治療、戲劇創作及社會參與等模式,為台灣劇場提供另一種可能。」
張嘉容總監率領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場,積極推動「水面劇戲劇療癒處方箋」💡、在地培力與巡演模式,持續透過藝術深化公共關懷,擴大文化參與,發展更多跨領域合作,為高齡化社會注入創造力與照顧倫理的文化對話空間。
同時,張嘉容總監設立「水面劇」學校 📚,結合戲劇療癒、社會參與與藝術行動,培育具創作力與助人能力的民眾藝術家,課程系統化訓練助人者、照顧者與文化工作者,以戲劇作為情感表達與公共倡議的橋樑。連結社區、醫療與教育場域,推動文化平權與社會處方箋,打造臺灣本土的療癒劇場實驗基地。
水面劇學校致力於培育具藝術表達與助人實踐力的跨域人才 🌱,回應高齡社會與文化照顧需求。課程以戲劇療癒為核心,融合創作、陪伴、倡議與教學,建構民眾藝術家與成人戲劇療癒師資的專業養成路徑,培育文化與照顧領域之人才支持系統。
請填寫以下個人資訊
報名表傳送中,請勿重新整理或關閉視窗...